——城西中心小学生观看昆曲表演
昆曲唱腔的缠绵悱恻之美,即便是今人听来都觉天籁。它不似京剧的聒噪,秦腔的粗犷,一歌一曲一词都唱出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风流韵味。它的声线近似病态,却勾动人心,我见犹怜。而作为“昆曲之乡”的苏州,听一段昆曲,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2018年9月18日,苏州市城西中心小学三年的级73名小学生,按照学校每年的惯例,前往开明大戏院的沁兰厅欣赏期待已久的昆曲表演。沁兰厅内布局还原明清风格的家班全貌,可容纳观众百余人,美轮美奂的古戏台上,将如期上演昆曲名家名段。
临出发前,好多孩子对于昆曲是什么?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,等到开始演出开始,孩子们一个个聚精会神仔细观赏, 看到第一个出场的角色——“杜丽娘”华美的扮相时,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发出阵阵赞叹声:“哇,好美啊。”前排几个女生还小声地议论起演员的头发上闪闪亮的发饰来,旁边几个男生挤眉弄眼的学起演员的手势来,令人忍俊不禁。
本次剧院为孩子们精心安排了三出昆曲片段,分别为《牡丹亭.惊梦》《烂柯山.前逼》《十五贯.防鼠测字》。中途还穿插了许多对于昆曲发展历史的介绍,便于让孩子们更为简单的了解昆曲,看懂节目,可谓用心良苦。
《牡丹亭.惊梦》这等名篇惊艳众人,自不必说。《十五贯》使昆曲曲种带来繁华,当然也是一贯的精彩。
其中的《烂柯山.前逼》选段也给孩子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。特别是那句“一粒米七担水”,逗得大家捧腹大笑。
故事说的是穷书生朱买臣自述境况,打柴为生,一心想做官。冬天大雪来了,不想昨天打的柴被人赊去,分文未给,导致今日无米下锅,回家对妻演讲情况,崔氏大哭一场,朱买臣陪笑脸。当问到今日如何果腹,朱取出盛米的斗笠,发现只有些许米粒,便让崔氏一粒米七担水充饥。朱买臣告诉崔氏算命先生告诉他半世忍耐,明年即交文运,崔氏言道只有做梦的份。然后让崔氏坐在中堂,并将盛米的斗笠戴于崔氏头上,以凤冠霞帔比之。崔氏嘻之,并以无米下锅,哭而退场。朱买臣自言自语道:还是忍耐些吧。
这个故事以说为主,相比第一出《牡丹亭》,唱的少,演的多,孩子们一下子就看懂了,情节。当演员在台上演完,场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随后场上的有奖问答活动和“学一学昆曲”活动,刚让同学们热情洋溢,一个个跃跃欲试,争相上台,学手势,摆身段,真是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,一个个鲜活的身影让台上台下欢笑不止。
2001年5月18日,联合国公布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批19种“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”代表作,昆曲是我国唯一入选的项目,足见其艺术价值出类拔萃。17年来,昆曲保护一直受到了世人重视。今天,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昆曲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,也接受了一次有趣的传统文化的洗礼。传承,果然要从兴趣开始。
(苏州市城西中心小学 龚诗嫣)